央視網消息:近來,號稱高科技“御寒神器”的自發熱內衣,成了.火的潮流單品。在各大電商平臺,各種自發熱內衣價格從幾十到上百元不等,銷量動輒過萬。而“.高升溫可達8度”、“30分鐘平均發熱率3.1度”等產品性能宣傳更是博人眼球。一件內衣,真有這么神奇嗎?
記者從網上購買了兩套熱銷款自發熱內衣,價格都在百元左右,商品詳情頁上注明,兩款內衣的面料為“吸濕發熱纖維”。記者將它們帶到了國家紡織制品質檢中心,工作人員按照相關國家標準,對其進行了檢測。
總臺央視記者 魯念:在我身后是一臺吸濕加熱檢測儀,通過國家標準我們把溫度設定在20度,濕度設定在90%,再把樣品放進這樣一個環境箱里,再來檢測樣品吸濕發熱的效果如何。
檢測之前,工作人員預先對樣品進行了四個多小時的烘干排濕處理,以保證完全去除水分,而后又將它們裝進了一個干燥器中。
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工程師 章睿:它(干燥器)是保證樣品不再從外界吸收濕氣的一種裝置,干燥器下方的顆粒是變色硅膠,它是用來保證容器內部干燥環境的。烘干的樣品我們從烘箱中取出會放到這樣一個玻璃容器中,通過玻璃容器再送到吸濕發熱環境箱里。
在吸濕發熱環境箱的三根金屬傳感器上,插入制備好的樣品,便可開始檢測。根據相關國家標準,檢測是在溫度20℃,濕度90%的條件下進行的。檢測結果顯示,兩款自發熱內衣.高升溫值分別達到9.5℃和7.6℃,遠超標準要求的4℃。而30分鐘內平均升溫值這一項,標準要求大于等于3℃,兩款產品一款為3.8℃,剛剛達標,而另一款為2.8℃,并未達標。
..:自發熱內衣升溫快降溫也快
實驗結果顯示,自發熱內衣確實能夠升溫,但..表示,實驗室數據,與實際應用并不能完全劃等號。
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研究員 張挺:吸濕發熱纖維它那個評價標準有待進一步完善,實際生活中我們達不到那個(90%)濕度的。因此,這個標準我覺得還是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。
除了檢測標準有待完善,從實驗數據圖我們還可以看出,兩款送檢的自發熱內衣,都是在檢測開始5分鐘左右溫度達到峰值,隨后溫度便開始下降。30分鐘內兩款產品的溫度都經歷了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變化。..指出,這是因為測試環境濕度一直維持在90%不變,當自發熱內衣的纖維吸濕飽和了,就會停止吸濕發熱,轉為吸收人體熱量,釋放濕度。也就是說,自發熱內衣溫度升得快,降得也快。
國家紡織制品質檢中心主任 王寶軍:剛才我們從那個曲線上可以看,它實際上是一個峰形的,也就是四五分鐘或者是五六分鐘這么個時間(吸濕發熱),然后它就會迅速下降這個溫度。當達到二三十分鐘的時候,基本上這個織物就不會再產生熱了//咱們說它這個溫度提高了2度還是3度,還是幾度,那也就是那一會兒功夫,然后就恢復到原狀,我覺得它(自發熱內衣)根本起不到這個保溫作用。
本文轉載自央視新聞,如涉及侵權,請聯系刪除!